X染色体
通过国家统一的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强行政审批数据跨部门共享,支撑并联审批,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便捷性。
抓源头治理集中整治煤炭销售市场,由市经信局牵头,市环保局、质监局、工商局联合执法整治,先后多次对城区8家煤炭销售企业进行执法检查,责令3家销售有烟煤(共10吨左右)企业停止销售,对流动售煤车扣押处罚,进一步规范了煤炭销售企业。合作市还对市区60多个建筑工地进行不定期督查,督促所有工地围挡作业,加装防尘网,要求工地实现进出口硬化并设置冲洗设备。
对6个建筑工地叫停整改,对1处建筑工地搅拌站进行查封,对8辆渣土拉运车辆带泥上路、遗撒、未遮盖篷布给予扣押处罚。近年来,为创建清新城市,合作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人行道铺设、路面硬化、污水管道埋设、巷道硬化等工程。2015年,合作市在当地媒体多次发布了关于禁止露天焚烧垃圾和禁限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各街道办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到城区各餐饮店、住宅小区、各单位、商铺进行上门宣传。禁烧整治多措并举垃圾燃烧和烟花燃放是合作市主要的空气污染源,防治大气污染,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同时,合作市城建监察大队和环境监察大队进行不定期巡查,对8家企业和工地焚烧垃圾进行了处罚,对乔迁新居、结婚、开业、店庆等喜庆活动事前上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求不放或尽量少放烟花爆竹,减少环境污染。
合作市环保、工商、食药监三部门联合执法,对全市所有餐饮业油烟排放进行集中整治,下发整改通知书25份,对11起投诉举报餐饮油烟扰民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督促安装了高效油烟净化设备。对城区主干道单位、小区门口硬化部分与城区主干道的连接部分,也进行了接茬处理和硬化工作。2015年12月,英国关闭了国内最后一座深层煤矿凯灵利,德国仅存的三座煤矿之一马尔也永久锁闭大门。
但美国煤炭价格自2011年起一降再降,至今已缩水至43美元/吨。但由于其他市场,尤其是中国对煤炭的需求量大,美国煤炭生产商仍在紧锣密鼓地开采和出口。而在英国,煤炭在电力行业能源用量占比为20%以上,尽管可再生能源已开始逐步取代煤炭,仍未能全面实现无碳化。市场决定风向尽管许多欧洲国家给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巨额补贴,以期降低使用煤炭的经济性。
目前,其煤炭产量相较当时下降了11.6%。如果不是因为美国煤炭日趋廉价,欧洲煤炭消费量降幅会更大。
彭博社称,欧盟国家可以通过政治手段加强市场监管,不过这也有损其市场公信力。近年来,欧盟从美国进口煤炭在经济上逐渐可行,美国出口至德国的动力煤已超过2000年的4倍。布鲁塞尔的Bruegel智库提出另一个解决办法,即令欧洲投资银行拍卖未来碳排放补贴价格的担保。但电力企业发现,使用煤炭的花费仍低于向风能和太阳能转型的成本,一些公司开始新建燃煤电厂。
方法之一是设立所谓的碳交易市场,即排放权交易体系。彭博社指出,只有政府出手干预,才能使欧洲真正转变。与美国不同,天然气在欧洲价格昂贵。目前,一些国家的减排力度不够大,国际补偿过多,致使碳排放配额成本太低。
这些似乎都象征欧洲已开始按照巴黎气候大会达成的协议,作为全球可持续、脱碳能源的领袖在积极行动。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欧洲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生产商,但该国45%的电力仍来自燃煤电厂。
但仅关闭煤矿并不意味向绿色能源成功转型,欧洲煤炭时代远未结束。美国政府去年8月公布了清洁能源计划,加快淘汰燃煤电厂的步伐,或将导致煤价进一步下降。
2015年10月26日,欧盟的环境部长在卢森堡会议上进行了关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方案的首次辩论,尽管他们没有对提案表明立场,但多数成员国都欢迎欧盟委员会的新规则。2000~2014年,美国电力行业天然气用量占比几乎翻倍,国内煤炭市场开始供过于求。一年多以前,一些观察家看到欧洲一些大型电厂煤炭用量增加,包括法国电力集团(EDF)、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和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他们甚至提出欧洲煤炭复兴的说法。尽管近期气价有所下降,但其对发电企业而言仍非最佳选择。非营利组织CarbonTracker预计,欧盟各国碳排放补贴2030年会达到峰值,而近期欧洲新增燃煤电厂可能收不回成本。美国的廉价煤炭据彭博社报道,欧洲仍有1/4的电力来自燃煤发电。
美国的转变更明显,燃煤发电比重已从2000年的52%降至2014年的38%。对美国煤炭生产商而言,目前情况非常不利
从短期来看,调整出口结构、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产能、适当增加进口等,都是降低出口隐含碳排放的有效途径,而从长期来看,要改变我国成为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国的现状,还需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会议的相关报告指出,我国碳减排形势严峻:2020年行动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纺织服装介业虽然并没有遭遇钢铁、水泥行业的窘境,但是已经清楚,政策鼓励的方向明显转向高附加值、低排放的高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所以,单纯从产品属性看,碳交易本身也可以成为一门生意。
反观欧盟,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是其出Ll我国隐含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试点地区2014年和2015年履约率分别达到96%和98%以上。近几年,我国纺织纤维企业也加大了再生纤维的研发投入,下游企业也改进工艺,绿色生产,这对于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自我转型迫切从削减出口隐含碳排放角度看,我国在出口户产品的结构优化方面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另一方面,应允分重视出口贸易对国内的环境影响,对出口产品实施环境分类指导,在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出口的同时鼓励绿色生态产品的出口,逐步实施以征收出口环节环境关税为主的绿色贸易政策。可以说,欧盟通过中欧贸易实现了规模巨大的碳转移,是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主要受益方之一。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底,我国7个试点累计交易地方配额约4024万吨,成交额约12亿元;累计拍卖拍卖额约1664万吨,成交额约8亿元。在这方面,政府已经开始在引导产业升级。
新产业崛起从碳排放交易的本质看,碳交易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金融。如,意大利材料生产商欧缔兰研发的环保纤维广泛用于纺织服装行业,被认证为100%碳中和材料,这意味着欧缔兰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抵消了其全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的增速放缓也在情里之中。对现有出口结构的优化,一方面有利于抓住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的机遇,通过引入国外先进技术、鼓励国内技术创新等手段,提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而改变我国长期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在快速成长。2014年,我国对欧盟的双边贸易额为3.78万亿元。
这对于参与其中的企业而言,都是要可以挖掘的机会。欧盟是我国主要的贸易对象之一。
中国争取在2017年开展全国性的碳交易。其中,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减排形势严峻。
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何望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面对环保压力,行业自身转型显得更加急迫。